工艺特点
活性污泥工艺的优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污水适应性强,建设费用较低。
活性污泥工艺的缺点是运行性差,容易发生污泥和污泥流失,分离效果不够。
2. 设计参数
曝气池和二沉池设计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1997)有关规定;
曝气池污泥负荷根据**物和氨氮要求,需要时应硝化要求。
表4-1 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主要工艺参数
参数 | 参考范围 |
HRT (h) 气水比 MLSS (g/L) 污泥负荷(kg-BOD5/(kg-VSS d)) 泥龄(d) | 4~12 6~10 2~4 0.1~0.4 5~20 |
3.适用范围
活性污泥法适用于800床以上水量较大的污水处理工程。对于800床以下、水量较小的常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R)。
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R按周期循环运行,每个周期循环包括进水、反应(曝气)、沉淀、排放和待机五个工序。R单个周期的进水、反应、沉淀、排放和待机都是可以进行控制的。每个与特定的反应条件相联系(混合/静止,好氧/厌氧),这些反应条件促进污水物理和化学特性有选择的改变。
R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方便、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较低、处理效果好及设备国产化程度高等优点。
4.3.2 氧化工艺
氧化工艺采用固定式填料作为微的载体,生长有微的载体淹没在水中,曝气为反应器中的微供氧。由于氧化法的微固定生长于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很高的量。
1. 工艺特点
(1)氧化法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
(2)氧化法容积负荷高,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
(3)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污泥回流,运行简单。
(4)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
2. 设计参数
(1)氧化池的填料应采用轻质、、防腐蚀、易于挂膜、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组。
(2)氧化法已在实际中长期应用,有关工艺参数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1997年版)等相关的设计手册。
表4-2 氧化法主要工艺参数
参数 | 参考范围 |
HRT (h) 气水比 污泥负荷(kg-BOD5/(m3填料 d)) | 0.5~1.5 10~15 2~5 |
3.适用范围
氧化法适用于500床以下的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污染物浓度较低、活性污泥不易等情况,方便。
绿化
9.5.1 污水处理厂必须绿化。可种植若干花卉,以美化。
9.5.2 污水处理厂与病房或居住区之间,应尽可能种植高大、能吸收臭气、有净化空气作用的绿化隔离带,以臭气和风机噪音对病人或居民的。
9.5.3 污水处理厂的卫生工作十分重要。蚊蝇较易孳生是污水处理厂的特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做到清洁整齐,文明卫生。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建设及验收
10.1 工程设计
10.1.1 污水处理项目的设计单位应具有工程专项资质,项目的设计方案应经有关部门;
10.1.2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应参考《给排水设计规范》及《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有关规定进行;
10.1.3 污水处理设备应**选用经过环保产品认证的环保设备。
工程建设和验收
10.2.1 污水处理工程的土建、安装应符合工程验收规范。
10.2.2 污水处理设施应按设计要求建设。
10.2.3 污水处理工程仪表、设备、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是否按图施工。
10.2.4 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经负荷试车合格后,其污染能力适应的需要。
10.2.5 备品备件、设施是否齐备。
10.2.6 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并健全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
10.2.7 污水处理设施应与总体设施同步建成,新建的污水污水处理设施应先期投入调试,保证与主体设施同期投入试运行。污水处理设施需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处理效果应达到良好。化学法治理需经一个月的试运行,二级生化法处理需经三个月以上的试运行。在正式投入运行之前,必须向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10.2.8 验收合格后,污水处理设施正式运转使用并达标排放。